THE LATEST INFORMATION
| 资讯中心 |
两年前,上海妈妈Jessie做出了一个决定:带着成绩不错的两个女儿,从上海的知名国际化高中,转学到泰国曼谷的学校。是什么让她甘愿放弃上海的优渥资源?泰国真的给了她想要的教育吗?
朋友Jessie,上海妈妈,有两个伶俐的双胞胎女儿Anna和Nina。Jessie称她们为“双子”。
刚好前段时间,听闻双子已经拿到世界排名前列的工程专业offer,且双胞胎俩竟考进同大学的同专业,外滩君便跟母女深入地聊了聊;
Jessie笑道,她大概属于躺不平又卷不动的家长。孩子挤独木桥,成功概率不高,换一种思维才有可能突破禁锢。“当然呢,普娃普人感受,不代表群体。权当拉家常,吐吐槽好了。”
小初阶段,双子就读于上海的公办学校。随着孩子越来越大,Jessie考虑得也越来越深——虽然无需忧虑两个孩子的学业成绩,但如果条件允许,还是希望她们能在更开放的学习方式下全面开花——
在孩子初中快结束的当口,Jessie和女儿商量计划“转轨”,一番调研,决定攻读IB课程。从办校经验、校园设施、师资等各个方面考量,选了几所口碑佳的国际化学校。
S校作为其中之一,外教占比相对高,资源更丰富。2021年初,Anna和Nina参加了S校的最后一轮招生,顺利拿到Offer,入读高一。
不过,在实际接触国际化课程的这一年里,母女都有些同期待不完全相符的错落感。而这,倒不是说学校不好或是设施不强。
校长初见面就悉心地给出各个家庭一张时间表,囊括了孩子什么时候考、上多少分,什么时候考SAT,什么时候二刷三刷,还包括学生需参加的学科类、语言类培训以及活动项目等等,一切安排妥当。
Anna和Nina姐妹俩坦言,无论体制内的初中四年还是在S校的高中一年,本质似乎没差——好像每一门学科都是为了考试去应付对待。
只能感慨一点:时不同往矣,哪条赛道都是卷!当然,也不好一叶知秋。很难说S校能“代表”国内的国际化教育,再退一步,也很难说这般抓升学,不是学校尽心负责的体现,抑或不是家长自身的喜闻乐见,毕竟有些家庭真就是奔着爬藤目标去的——Jessie在女儿转轨后才明白,
不太甘心的Jessie家,又考虑寻求转变。计划赶不上变化,疫情的暴发成了一把助推——“那时候网课让人看不到头,感觉太压抑,想着换个环境也许能缓解焦虑的情绪、拥抱更有序的教学计划安排。”出国留学的计划,于是这样提前。
确定去曼谷前,她们还考虑过日本、新西兰、新加坡等地,对不少国际高中的印象都蛮好。只是最后综合从陪读签证、生活学习成本等多方因素考虑,敲定了曼谷。
双子还是想延续IB课程。如此确定好课程体系了,再根据各个学校的办校历史、规模、学科成绩、区域位置以及费用等,大约初选了十所,做了笔记和汇总表格,并逐一发邮件给学校,根据邮件往来进一步了解。
如此层层筛选,Jessie和女儿确定两所IB学校,线上会面后,选定了曼谷的R校,并通过了学校安排的笔试和面试。
“人到异乡,总有不顺,这点我们出国前就在心里打好了‘预防针’。”初到曼谷,母女心宽,一边适应一边迎接各种“水逆”。先是母女三人轮流“阳”了,后面又陆续遇到妹妹在户外教育周被狗抓伤,姐姐打篮球脚扭伤被送进急诊……
抛开已成回忆的一地鸡毛不谈,母女一致认为,在泰国的这两年,总体还是以收获为主。来这里,并不后悔。
95%都是英国老师,语言学习环境爆棚Jessie母女首先提到的是英文学习环境。仅就R校和S校做对比,她们觉得,在曼谷才真正体验到了“全英文的学习环境”。
S校的中教上课,会穿插中文解释,同学之间,更是以中文交流为主。可想而知,尽管国内狠抓考试,最后孩子、学科分数可能会高,但说回到教育这件事上来,Jessie还是觉得,孩子在语言学习和思考方面的能力提升有限。
成绩是38/39还是40/41,对于大学选择没有本质上差别,更别提对于未来职业、生活的影响了。所以高中期间,我还是倾向于给孩子选择更国际化的环境,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,提升综合学习能力。
到了R校这两年,Anna和Nina在英语方面的进步明显。别的不说,全英文的环境逼着孩子打起十二分精神上课、讨论和完成作业。
用双子的话说,“刚入学的第一学期,一天的课结束回到宿舍后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。”相比之下,S校一门课有二三十个人,老师基本以输出为主,很多学生会打瞌睡(她们也不例外)。
刚到曼谷的半年,姐妹俩只好“抱团取暖”,跟上课堂的节奏,但渐渐地语言能力进步很多,加上她们是数学、物理HL班(即IB Higher Level班)里唯二的女生,不太久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。
和同学们之间交往更锻炼人,他们来自亚美尼亚、韩国、日本、不丹等各个国家的地方,口音五花八门。在真实语境中能听懂各种英语,才是真正的熟练掌握英语。
老师非常nice,绝不会因为学生“笨”而失去耐心,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反而更加关注,就算很小的进步,也会及时鼓励。也许正因为这一点,学校几乎看不到自卑的学生。
姐姐说,每周一次的review都是脑力激荡,指导老师会抛出无数问题,然后一遍遍引导她,到了下周再一次次修改、润色、确认。
。泰国本身就是特有仪式感的地方,也善于创造各种条件来搞活动。家庭活动日、辩论赛、运动会、艺术节、摇滚节……无一不隆重,从前期宣传必一运动官网、邀请嘉宾、到回顾视频一样不少,newsletter更是一封接一封。
双子表示,R校活动多,同学之间良性竞争,相处模式轻松、氛围好,没啥攀比。犹记户外教育周,在海边和老师同学一起看日出,晚上围着篝火听老师讲夜空的星座。
让Jessie印象深刻的,还有教师节和礼佛活动,教育孩子们感恩、行善。教师节,老师们一排坐着,孩子们排着队带着小花手环逐一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送花;接受献花的老师在孩子手腕上系一根象征好运的细绳。每年的礼佛活动则是邀请寺庙僧人来学校,学生家长捐赠日用物品,食品,僧人为大家祈福。
去年,R校还举办了一次未来三年学校发展策略及改善方向的调研,从前期家长、学生问卷,邀请家委会成员参加讨论,到汇总发布报告、召开家长会,前后大概有三个月,过程清晰透明,让家长参与其中,对学校的发展更有信心。
当然,这股信心说起来与升学关系不太大——不是说曼谷的国际教育更具“优越性”,不同家庭对学校的要求截然不同,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。只是对于Jessie一家来说,她们在泰国找到了教育的某种均衡。
泰国的留学成本提高,但还是有性价比说到留学成本,随着泰国从疫情中复苏,外国游客和常住居民越来越多,生活成本的方方面面都提升了,地铁、蔬菜水果、超市食材、餐厅、咖啡店等等粗略算来,
相较学费,曼谷学校住宿费比上海高很多。国内S校宿舍一学期2800元,一天三顿自助餐,65元一天,一年总成本2万元不到;曼谷R校含打扫、洗衣,一日三餐,一年7.5万元左右。
,泰国的国际学校选择非常多(以曼谷为主,全泰国有150多所国际学校),从一年三五万到二三十万的都有,清迈整体比曼谷的便宜30%,就看不同家庭如何针对性选择。“从性价比来说,泰国的学校还是有吸引力的,
时间飞快,Anna和Nina在忙忙碌碌中走过申请季,双胞胎一路心有灵犀、“相爱相杀”,同时拿到莫纳什大学、名古屋大学以及北海道大学的工程、物理专业offer。莫纳什的QS排名在四十左右,而名古屋的英语项目,更是只有4%的超低录取率。
姐妹俩则认为澳洲对女性发展更包容。她们身高一米七几,打篮球爱跑步,去日本要被当成女巨人。经过几次认真的家庭会议后,Jessie拜倒,尊重女儿的选择。
双子虽然很独立、有自己想法,但是她们说,在成长中,是妈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平台,也始终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思路,
她不怎么‘管’我们,从不会为了我们的分数起伏而大动干戈。她会树立目标鼓励我们进步,但不会如临大敌、草木皆兵。她很喜欢旅行,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精彩。
在小学、初中阶段,Jessie也没少出去,新疆徒步,藏北自驾,南极巡航,出发前她对双子说,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我盯着你们没用。每年寒暑假,她则雷打不动,带着两姐妹去旅行,泡温泉、爬山,吸纳自然风光。
而对于她来说,“贯穿内心的想法,是培养姐妹俩成为身心健康、积极阳光的孩子,能独立思考、明辨是非,有生活技能,未来能平衡好自己的生活与工作。”至于什么面子、光环、做别人家孩子,不是教育应有之义。
双子出生在够卷的上海,可童年没在补习班中度过,Jessie对补习的态度,是不必备也不排斥,就像自助餐一样,孩子实在有需要就去拿一块,吃得差不多自然地停下来,就像考,不能一味追求高分。
强健的体魄是根本。俩姑娘从小喜爱各种运动,小学五年级参加学校篮球队、田径队,每天早起一小时参加体锻。初中时自己组织篮球队,参加徐汇区室内篮球比赛,高中被选为校队主力(大前锋)更是拼尽全力。
每一次比赛,官方的非官方的,作为家长Jessie都会去,呐喊、鼓掌、拍视频,全情投入。这也是母女之间彼此分享的珍贵片段之一。
她们情绪高涨、絮絮叨叨,我就安静地听。她们不知所措,犹豫烦恼,我就一一分析利弊。所以女孩们的情感波动,如何与心生好感的男生相处,哪些是必须遵循的原则,如何快速走出不理想的关系,我们都一起经历了,这中间能看到姐妹俩逐步成长、思想成熟、情绪稳定的一面。
——这个其实很难,Jessie常常内心摇摆,不停地要提醒自己,不能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言行。
,从家长自身的三观处发芽,自往后只是注解。目前,Anna和Nina还没想好未来具体要做什么,不过她们已经决定无论如何要做自己。还有一个小小的执念,相信女孩也能读好工程专业。最新的户外拓展项目十大拓展训练游戏